两会观察
1【让综合医院成为中医药发展重要阵地】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工作方针。今年两会,如何加强中西医结合、推进中西医并重,仍是热议话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南大学副校长、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院长黎志宏在议案中强调,在综合医院,针对中医优势病种进行中西医协同诊疗,开展中医经典病房试点,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慢病和疫病的优势。这为践行中西医并重方针开辟了新路,意味着综合医院也可以成为中医药发展的重要阵地。(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代表委员呼吁: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选址立项迫在眉睫】近年来,中医药行业以及关心支持中医药的社会各界人士一直为建立一座国家级中医药博物馆多方奔走,希望能以博物馆形式集中展示中医药悠久历史和显著成就。2020年3月,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经中央编办批复设立,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核定财政补助事业编制55名。今年两会期间,中医药行业代表委员们十分关注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他们呼吁,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是增强民族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事,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选址立项工作。(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两会专访 1【张伯礼代表:推动传统精髓和现代技术深度融合】“必须坚持把原创的中医药理念、经验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努力走出一条自己的开拓研究之路,形成一种‘思维+原创+科技+转化’的中医特色研究模式。”张伯礼说,中医药的守正创新和传承发展,必然是传统精髓和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无论是在中医药的科学研究还是中药的创新研发,都应遵循此道,“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黄璐琦委员:制定《国家中药材质量规范》,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提交了《关于制定<国家中药材质量规范>的提案》。“中药材是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是中成药、中药饮片等中药工业的重要原料。中药材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也是保证中医疗效的重要基础。”黄璐琦说,针对当前中药材质量面临的问题,以及中药材质量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有必要在现行中药材国家药品标准、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国家中药材质量规范》,从中药材的种质种苗、栽培、产地、采摘、加工等环节进行规范。(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3【于文明委员:抢抓机遇,深化内涵!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疗效和特色优势是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当前中医药学科、人才队伍、服务体系、科技支撑布局以及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还比较‘弱小’,与西医药相比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强、完善。”于文明这样强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中医药发展自信,加强中医药内涵建设,突出特色优势,解决中医药发展“弱小”的问题,“内外兼修”,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彰显中国卫生健康事业显著优势。(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4【马建中委员:“内外兼修”提升中医药国际化水平】 “中医药走向世界正当时。”马建中说,当下中医药的国际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要认识到新时代的新要求,发扬中医药人大医精诚、厚德济生的精神,大力提升中医药国际化水平,推动中医药为维护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两会聚焦 1【让世界共享中国抗疫智慧】过去一年,面对德尔塔、奥密克戎等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中医药再次展现出了强大实力。“文化推广是慢功夫,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张伯礼说,抗疫实践中展现出的中医药确切疗效和深邃智慧,对于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价值。我们这一代中医药人要承担起文化推广传播的使命,树立中医自信,通过不断深入的文化交流,让世界各国民众逐渐了解中医、应用中医并受益于中医,让中医药成为联结“一带一路”以及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纽带。(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培养生力军】“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鼓舞人心。中医药振兴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支撑。“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要着眼于服务人类健康的全生命周期,以培养满足健康中国建设所需要的各级各类医学人才为目标,围绕中医药人才的核心能力,打造一支中医药人才队伍。虽然任重道远,但是我们已经启程。”张伯礼说。(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3【针灸学提升为一级学科,路有多远?】最近,针灸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级期刊的新闻频上热搜,针灸走向国际的步伐不断加快。这些新闻也引起了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的热议。代表委员们建议,教育部尽快将针灸学提升为一级学科,以满足针灸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需求。由教育部、科技部牵头推动,组织我国主导的“国际针灸大科学计划”,保持我国作为针灸发源地、针灸教育与研究大国的主导和领跑地位。(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4【致公党中央:坚持守正创新,加快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致公党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递交了《关于坚持守正创新加快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提案》建议,贯彻落实中医药法,全面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完善中医药法配套法规政策,加强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加大中医药法执法检查力度,推动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5【 民革中央:积极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现代化】今年两会,民革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交了《关于积极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现代化的提案》,围绕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为此《提案》建议,加快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化体系,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规模。一是扶持中医药养老及康复服务产业发展。二是支持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产业。三是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两会声音 1【李洪亮代表:以龙头企业带动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江西九江柴桑区新合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洪亮介绍,近年来,新合镇发展种植山楂、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产业,但在发展初期,产业“小散弱”、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销路不畅等问题,往往让一些地方“浅尝辄止”。“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培育或引入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李洪亮说,很多地方在实践中探索出“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政府在土地、金融工具、技术资源等方面组合发力,企业或种植合作社雇佣当地村民从事种苗、施肥、除草等工作,解决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是非常成功的探索模式。(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刘庆民代表:支持农村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如何利用中药材种植实现乡村振兴一直是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泗水县苗馆镇隈泉村乡村医生刘庆民所关心的话题。今年两会,刘庆民带来了《关于切实加强推进中药材基地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他提出,应大力支持农村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刘庆民建议,要坚持突出特色,分类实施。根据农村自然环境和市场经济条件,合理选择发展模式,如林药套种模式。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种植金银花、防风、射干等中药材,并面向全国农村推广种植。(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3【司富春代表:建立完善的“西学中”继续教育体系】如何引领“西学中”,有效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提高中医药服务成效是当前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此,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司富春建议,建立完善的“西学中”继续教育体系。国家相关部门应成立专门的“西学中”工作委员会,制定“西学中”继续教育指导方案,既有针对医院管理层的“西学中”培训,又有针对医院科室主任、科室骨干等中高层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还有针对不同专业医师、个体医生等的培训和学习,不断完善“西学中”继续教育体系,多层级联动推进中西医并重。(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4【庞国明代表:加大对中医药财政投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理事长庞国明建议,国家要坚持“中西并重”预算原则,加大对中医药投入力度。一是全国各省、市、县都应切实落实中西医并重这一根本方针,把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作为考核其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二是在中西医并重方针的指导下,重点解决中西医在职称评定、服务收费、科研成果认定等方面实际存在的问题。(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5【陈宗委员:破除民营中医连锁机构跨区经营壁垒】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陈宗提交了推动民营中医诊所发展的相关提案。陈宗建议,一是地方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破除民营中医连锁机构跨区域经营政策壁垒。二是由相关管理部门选取若干具备一定规模的基层中医医疗连锁机构进行试点。三是进一步畅通社会办医人才评价表彰渠道。(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6【毕宏生代表:以文化为先导提升中医药国际化水平】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毕宏生提出,发挥文化先导作用,提升中医药国际化水平。毕宏生谈到,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要抢抓“一带一路”带来的战略机遇,将中医药文化与我国其他传统优秀文化打包输出,规划举办中医药国际教育交流大会,创新中医药国际教育的传播途径,广泛在世界各地开展文化交流。(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7【杨宇飞委员:走中西医融合的中国特色医学之路】“中医药是中国独有的医学‘武器’,医学武林高手多一把‘武器’在手,治病会更加得心应手。”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诊疗部主任杨宇飞带来相关建言:加强中西医互学互鉴,增加临床医学中中医药课程比重,培养更多中西医汇通的医学人才,走中西医融合的中国特色医学之路。(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8【黄宝荣委员:搭建东西部产业技术平台,推动甘肃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宝荣对记者表示,甘肃省是我国中药材主产区,资源禀赋突出,中医药产业已成为脱贫地区的特色种植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推动共同富裕作用重大。聚焦中医药产业发展问题,黄宝荣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交了相关提案,提出搭建东西部中医药产业技术合作平台、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建设道地大宗中药材良种选育基地等针对性建议。(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9【张洪春委员:完善中药新药评审体系】中药新药评审体系建设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环节,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部主任、保健医疗部主任张洪春认为,目前,中药新药的审评和研发模式仍习惯按照西医的疾病模式、病证结合模式来界定中药新药的研发和注册,缺乏与中药新药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指导原则等,对此,他建议,建立健全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中药新药审评体系。一是在中药新药审评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思维;二是遵循中医药研发规律,尽快制定并出台涵盖中药新药研发、审评、审批等全过程的相关制度;三是建立基于证候的中药新药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10【蒋健委员:推动更多院内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蒋健关注中药新药研发,带来相关提案。在蒋健看来,国家对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申请上市实施简化审批,就是中药监管迈出的重要一步。与此同时,经典名方的简化审批也可以成为一个样本,为以中药院内制剂为代表的临床有效经验方剂向中药新药转化提供参考,帮助医院将临床使用多年、疗效好但未投入市场的中药院内制剂实现市场化。(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11【徐凤芹委员:中医药要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如何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芹有如下思考:首先,加强中医药理论、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与挖掘,继承好中医药。其次,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作用,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再次,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最后还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优势互补。(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12【郭玫代表:建设中药信息化追溯体系】全国人大代表、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郭玫认为,中药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是建立健全中药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中药质量安全综合治理能力水平、提高中药产品质量、推进质量安全社会共治能力提升的重要工具,是政府履行监管责任、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她建议,商务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药监局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加强和完善中药追溯体系建设,出台对地方政府推进中药追溯体系的支持政策。(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13【曾芳委员:解决中医康复学等专业学生就业瓶颈】全国政协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曾芳建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等新办专业纳入事业单位、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分类目录中,与教育部门在专业目录设置上保持一致,并形成长效联动机制。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进一步完善中医住培训方案(含并轨参加住培的研究生),明确无特定科室归属的新办医学类专业住培方案。(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14【李延萍代表:推动中医药深度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中医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李延萍着眼老年人健康需求,带来相关建议。李延萍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开展专项调研,根据2017年《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调研,找准关键问题,深入落实现有或新制定的人才培养、资金匹配、医保扶持等政策,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15【卢传坚委员:规范名中医学术传承档案管理】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建议,出台相关标准,建立名中医学术传承档案管理规范,从归档范围、档案分类与编号、档案保管与利用等方面,为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工作标准。(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16【张其成委员:推进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尽快选址立项】“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也是助力首都北京文化中心定位的有力举措。”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建议,大力推进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建设,为公众提供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平台,通过中医药文物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医药健康知识。(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17【唐旭东委员:分层分类培养乡村中医药人才】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看来,乡村中医药人才短缺的根本原因在于“引不进、留不住”。唐旭东建议,将落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措施的情况纳入地方政绩考核,试点基层中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分层培养中医药人才模式,采用订单制、定向制、师承制等模式,分层分类培养乡村中医药人才。(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18【杨尚真代表:广泛推广中医日间病房】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怀化市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尚真建议,广泛推广中医日间病房。杨尚真建议,对于进入中医日间病房治疗患者,要进行全方位评估,并制定相关标准。要严格筛选、控制进入中医日间病房管理的病种,明确只有在生命体征平稳、病情变化缓慢、治疗疗程长的情况下,患者才可以进入中医日间病房治疗,常见适宜病症如中风康复、慢性支气管炎等。(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19【王宜委员:开展“品育”教育,将中医文化融入家庭教育】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聚焦“品育”教育,提出将中医文化、中华传统饮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王宜建议,要建立全社会多方参与的养育体系,家庭养育担负起第一责任,重视家庭饮食文化的“品育”,呵护儿童健康。(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王阶委员:加大中西医结合教育投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阶就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提出,加大中西医结合教育投入,增加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率先建立一批中西医结合双一流专业作为示范,培养中西医临床、基础、传染病等多学科交叉人才。(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1【吴焕淦委员:加强经典学习,培养中医疫病学人才】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表示,当前,中医药传染病学学科力量较为薄弱,人才队伍不足,致使中医药在传染病领域发展受到限制。要更好地建设夯实中医传染病学科建设,必须要重视中医四大经典的教育和研究,建议加强中医四大经典教育与研究,夯实中医疫病学学科建设基础,培养中医疫病学人才。(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2【安阿玥委员:增设中医健康养老护理员工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安阿玥聚焦老年人健康需求,再次呼吁增设中医健康养老护理员工种。安阿玥建议,将中医健康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纳入大专院校、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成人院校的1+X证书体系并纳入学历教育。另外,还要纳入人社部服务业提质扩容计划,给予补贴,鼓励社会培训班开展此项培训。(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3【董希源委员:举办全国性书画大赛助推中医药文化传播】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董希源表示,几千年来,中国书画艺术与中医药文化不仅在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中交相辉映,为此,他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可与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联合主办以中医药为主题的全国性中国画大赛,每两年一届,连续五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可与中国文联、中国书协联合主办以中医药为主题的全国性中国书法大赛,以中医名方为大赛创作内容。每两年一届,连续五届。(来源: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