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
来源: | 作者:现代中药创新中心 | 发布时间: 2021-09-22 | 769 次浏览 | 分享到:

编者按:《人民日报》在2021年9月8日第五版刊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第38期,解释了我党为何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这篇论述为我国的医药事业指明了方向,对医药行业的党员同志们增强党员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党中央及时调集全国资源,开展大规模免费救治,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8岁的老人,不放弃任何一位患者。反观西方一些标榜“人权”的国家,不仅老年患者被放弃治疗,而且很多家庭无力承担高昂治疗费用,出现一幕幕生死相隔的悲剧。疫情之下,生死之间,为何反差会如此强烈?究其根源,与西方国家坚持资本至上、金钱优先的做法截然不同,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属性,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

卫生与健康事业涉及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是一项极其崇高也非常特殊的事业。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公益性意味着要将政府投入重点用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公益性是我们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基本原则,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与践行。

人民卫生为人民,我国始终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方向。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坚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创建城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农村合作医疗、“赤脚医生”等初级卫生保健制度,注重发挥中医药“一根针、一把草”简便验廉的优势,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有效控制了寄生虫病、烈性传染病和地方病,消灭了天花等传染病,我国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1958年,毛泽东同志在得知江西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之后,欣然写下《七律二首·送瘟神》,用“六亿神州尽舜尧”来欢呼人民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在继续坚持公益属性的基础上,用活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我国进行多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明确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确立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习言习语:没有全民健康 就没有全面小康

建设健康中国,既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把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作为基本职责,把公益性贯穿医疗卫生事业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应该主要由政府负责保障,全体人民公平获得。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我国用较短的时间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全面实施医疗救助制度,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立医院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和疾病防控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百姓就医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超过80%的居民一刻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2019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下降至28.4%,为20多年来最低水平。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患者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以及驰援湖北的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绝大部分来自公立医院,充分证明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的救治体系是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的重要保障。
人民健康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政治问题。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如果人民健康水平低下,如果群众患病得不到及时救助,如果疾病控制不力、传染病流行,不仅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会受到重大影响,而且社会会付出沉重代价。不可否认,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特别是卫生与健康服务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比较突出,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尚需破解。解决好这些问题尤其要牢牢把握公益性原则,决不能走全盘市场化、商业化的路子。
发展卫生与健康事业,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发挥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的显著优势,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要发挥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兜底功能,重视妇幼、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健康,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和救助制度。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处理好医院和政府关系,落实好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让公立医院轻装上阵,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坚持中西医并重,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抓好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加快推动城乡基本医保整合,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